|
郑多雄(左)和徒弟展示用木棍搭建拱桥模型。马俊杰 摄 中国的木拱桥起源于北宋时期,《清明上河图》中就曾描绘汴水虹桥胜景,学术界在很长一段时间认为木拱桥技术已经失传,闽浙木拱廊桥的发现引起轰动,被誉为世界桥梁史上的“活化石”。 福建寿宁县,是全国拥有木拱廊桥数量最多的县,拥有全国单拱跨最长的下党鸾峰桥、全国最袖珍的犀溪翁坑桥、全国最年轻的杨溪头桥等。 在福建寿宁,以“河上架桥,桥上建廊,以廊护桥,桥廊一体”的古老传统木拱桥梁造诣样式相传数百年。寿宁廊桥俗称厝桥,不要寸钉片铁,通过一种以梁木穿、插、别、压形成拱桥,形似彩虹,是中国传统木构桥梁中技术含量最高的一个品类。 2008年5月,寿宁桥匠郑多金、郑多雄当选为寿宁木拱廊桥制作工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同年6月,由福建寿宁、屏南,浙江庆元、泰顺联合申报的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5月,文化部公布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郑多金榜上有名。同年10月,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首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