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北大在京大幅扩招加剧教育不公
www.fjnet.cn?2012-07-13 10:34? 叶祝颐?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7月12日,北京本科一批录取结束。其中,清华大学共录取北京考生295人,在京总扩招比例达到45.3%。北大今年在京一批次扩招33.6%,录取考生294人。同时,这两所院校的专业志愿满足率均达100%。(7月13日《新京报》) 有消息说,清华大学今年在全国招生总人数是3372人,北京大学校本部招生计划总数为2650人,医学部计划总数为845人。而通过大幅扩招,清华、北大在京的招生人数几乎占到了全国招生计划的10%。更多北京考生步入了清华、北大的校门,对北京考生来说,无疑是个利好消息。但是外地考生对北京考生的利好消息,纷纷选择用脚投票。网友在感叹北京考生太幸福的同时,也对招生公平的问题提出了疑问。北京属于自主命题省市,各地高考分数并不具有可比性,所谓生源优秀不过是个伪命题。 由于历史的原因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各地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生源数量与当地高等教育资源不对称的情况客观存在。首都北京的高等教育资源更为丰富。平心而论,清华、北大地处首都北京,北京对清华、北大等重点大学提供了优越的办学环境与人、财、物的支持,近水楼台先得月,清华、北大等名校的招生政策适当向北京考生倾斜本无可厚非。但是倾斜不能忽视教育公平,要注意一个“度”的问题,不能把属于全国人民的清华、北大变成了地方的自留地。而且,这种重点大学本地化的现象并非个别。许多全国综合性大学近几年越来越地方化,它们在办学所在地的录取比例居高不下,甚至持续攀升,俨然形成了教育割据的局面。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尽管不少重点大学与地方政府实现共建,但是中央财政拨款占据了重点大学经费投入的大头,全国的纳税人都为这些重点大学做出了贡献,倾注了心血。重点高校应该属于全国人民的公共教育资源,不是地方的私房菜。重点大学招生地方化,在当地大面积扩招,就剥夺了不少外地考生享受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公平机会,这对人口众多、高等教育资源不丰富省市的考生尤为不公平,加剧了考试竞争的残酷性。 一所大学,如果学生来自五湖四海,不仅有利于地方文化的交流融合,更是体现出“大学之大”的胸怀。如果生源结构单调,会僵化高校的活力,长期发展下去,还可能会形成文化、学术“近亲繁殖”的怪圈,抑制人才的自由发展空间。这对大学自身发展也没有好处。 其实,关于高校招生指标分配的问题一直是百姓关注的热点,不少有识之士都在为此进言献策,希望改革高考招生指标分配制度。洪可柱代表疾呼实行名校招生名额分配听证制度。刘中慧代表提出“全国重点大学招生公平性的建议”。中国政法大学更是先行一步,建立了按各省市的人口比例确定招生指标的制度。虽然改革措施还存在瑕疵,但在重点大学地方化的大背景下,显得弥足珍贵。令人遗憾的是,中国政法大学的热气并没有融化招生地域差异的坚冰,目前还没有第二所名校跟进,中国政法大学的名气或许不如清华、北大,但是在招生公平、教育公平的问题上,清华北大的做法矮化了大学精神,而中国政法大学的做法值得清华北大反思。 只有相关招生政策作出调整,只有更多的重点大学树立“全国一盘棋”的大教育观,摆脱狭隘地域圈子的意识,才能体现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和谐,真正实践“大学之大”的大学精神。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5-24]过度扩招让研究生教育成“注水猪肉”?
- [ 07-05]高校扩招:新生来了我“被离校”?
- [ 03-02]扩招“改变一生”是否一种虚妄政绩?
- [ 11-27]研究生扩招的“负激励效应”
- [ 07-13]清华北大在京扩招20%令人不解
- [ 05-29]扩招高校生是央企的社会责任
- [ 03-14]扩招是保增长的一个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