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已被消费,她被迫重复莫言当初获得诺奖后的一系列遭遇。应将思考的重心放在如何培育更好的学术研究环境和科研机制,以激励更多我国科学家获得诺奖。】 获得诺奖后,屠呦呦近日接受采访时称,是否得奖已经“无所谓”,也不在意是不是“三无教授”。老人还说:“我是搞医药卫生的,就为了人类健康服务,最后药做出来了,就是一个挺欣慰的事。” 字里行间,淡定从容。波澜不惊之中,浸润着质朴情怀。对于这位饱经沧桑的老人来说,获不获诺奖,确实称不上大事,自己所研制的“神药”能够抚平苍生苦痛,才最紧要。 连日来,屠呦呦老人已成为最耀眼的明星,她配得上所有的荣耀与致敬。但是,在捕捉热点乃至挖掘花絮的同时,是不是更该回到事件原点?比如,老人身上奋力拼搏、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淡泊名利、求真务实的科学风范,以及崇高的为民情怀和不辍的科学坚守…… 不得不说,屠呦呦已被消费,她被迫重复莫言当初获得诺奖后的一系列遭遇。比如,无休止的采访,比如奖金能买多大房子,再比如故居如何开发…… 中国人有诺奖情结,屠呦呦是最热的新闻人物,不追逐和追踪屠呦呦身上的故事,显然是舆论的失职,但如果把握不当就成了过度消费。 对于这位注定彪炳史册的科学家,我们除了抱以由衷的敬意之外,也许还应该把握一些底线。 其一,能不能少打扰一些屠呦呦?屠呦呦获奖后,她告诫在老家宁波的亲戚“不要宣传”,这种清醒令人肃然起敬。屠呦呦已是85岁高龄,她希望不要宣传,我们是不是应尊重她的建议,起码不那么狂轰滥炸? 其二,不要造神。据报道,屠呦呦高一高二时的学习成绩并不突出,成绩单上有90多分的,也有60多分的。高三时急起直追,顺利考入北大。这说明屠呦呦并非人们想象中的天才。因此,更该还原真实的屠呦呦,不要把她塑造成天纵英才式的人物。 其三,不要把她打造成道德完人。屠呦呦在青蒿素的发现上确实居功至伟,但一路走来也颇受争议,比如有人说将集体功劳归于一人,“不公平也不合理,与历史不符”。还有人认为屠呦呦或有性格弱点。这都很正常,屠呦呦有没有冒功的道德瑕疵,如今已不重要,获奖后她接受采访时已坦承“青蒿素研究获奖是当年研究团队集体攻关的成绩,是中国科学家集体的荣誉”。这就够了。 截至7日,日本科学家连续两天获得诺贝尔奖,使日本的诺奖得主数量增至24人。据悉,2001年后日本在自然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得主数量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与近邻相比,我们获得的诺贝尔科学奖并不算多,仅仅是实现零的突破。正因为如此,请别过度消费屠呦呦,而应将思考的重心放在如何培育良好的学术研究环境和科研机制,以激励更多我国科学家获得诺奖。 本报特约评论员王石川 |
相关阅读:
- [ 10-08]屠呦呦获奖并不证明老套路可取
- [ 10-07]屠呦呦让我们自信更自省
- [ 10-07]为何诺奖颁给屠呦呦个人而非集体
- [ 10-07]社会讨论让屠呦呦获诺奖更有价值
- [ 10-06]人民日报评屠呦呦获诺奖:以自信,以自省
- [ 10-08]屠呦呦落选诺贝尔也让人“如释重负”
- [ 10-04]对屠呦呦落选诺贝尔奖的反思
- [ 09-30]屠呦呦获奖争议表明创造性思维被轻视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jjjtsb.com 篮球比分直播: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