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塑令”遇尴尬源于仅“限”无“罚”
2016-02-17 08:08:55?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
节假日期间是塑料袋使用的高峰期,而“限塑令”在我国实施7年多来,效果并不明显。为减少使用塑料袋产生的污染,多地提倡使用“环保袋”“菜篮子”,甚至推行“禁塑令”,试图破解塑料袋难题。(2月15日《经济日报》) 出台“限塑令”,旨在提醒人们有节制地使用塑料袋,保护环境。这项政策尽管提高了百姓的消费成本,但是依然得到广大民众的认同。“限塑令”颁布之初,良好效果有目共睹,可如今,不符合标准的薄塑料袋随处可见,“白色污染”得不到有效治理。另外,很多大超市销售的塑料带依然小于0.025毫米,低成本进入高价格卖出,塑料袋销售让很多商家钵满盆满,限塑令不仅名存实亡,反而沦为“卖塑令”,实在令人唏嘘不已。 当初舆论就已经下了定论,认为限塑令必将“限而不禁”,这不仅仅是由于相关政策制定与推行中存在的种种弊端,更源于我国职能部门管理模式的阶段化,形式化。这种管理诟病不只体现在“限塑令”,小广告、黄牛党等顽疾治理都缺少持之以恒的决心,和违者必究的工作态度。 “限塑令”令行不止,有人认为是塑料袋支出低廉,一两毛钱带不来消费痛感;有人认为,宣传乏力,起不到正确的引导效果,无法养成公民自律;也有人认为是缺乏配套服务措施,并提出可以效仿韩国,推出“原价收回旧袋子”或者“顾客拿旧袋子到商店或超市换新袋子”的良好举措。试想下,随处可以拿到的免费塑料袋,能有几人能大费周折去以旧换新呢?如果国人都有这么较高的环保意识,也不至于颁布“限塑令”了。笔者认为,“限塑令”形同虚设的根源就是仅“限”无“罚”,监管乏力。 2010年就有报道称,限塑令实施之初,全国3万多家塑料袋生产厂家有一半企业停产或转产,而到媒体进行报道之际,相关生产厂家又恢复到2万多家。如今,塑料袋生产毫无忌讳,更加肆意妄为了。这与限塑令没有明确监管主体,而只是泛泛要求各地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紧密相关。笔者认为相关部门对此必须重新加以审视,对现有政策进行改版升级,使之更具有可行性。 “九龙治水”往往沦为“群龙无首”是我国政策推行中的惯例,监管存在空白,温柔乏力是我国职能部门工作的常态。“限塑令”遇尴尬应该给相关部门敲响警钟,该是鞠躬自省的时候了!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jjjtsb.com 篮球比分直播: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